8月16日6时,随着一辆辆汽车徐徐驶入,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建设的赣新大道一期顺利通车。
作为南昌市西二环绕城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这条22.92公里的大道南连赣江新区经开组团汇贤大街,北接永修组团海昏路口,横跨白马庙片区、中医药科创城、大国工匠等新区重点开发片区,如同一条“金腰带”,由南往北依次串联经开、临空、永修三个组团。
向内,缩短组团间的空间距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得以快速流通,产业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向外,加速与南昌都市圈相互连通,依托“内有轴、外有环、区域成网”的城市框架,赣江新区的发展迎来全新契机。
通车当天,赣江控股集团鸿美项目管理公司总经理、赣新大道项目负责人朱海站在人群中,从未有过的自豪感瞬间涌上心头,“作为建设者,能够有机会参与赣新大道一期的建设,我很骄傲。”
自2022年4月发出“开工令”到顺利通车这28个月,朱海“长”在了工地上,像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守护着赣新大道的“成长”,他知道肩上的分量:这条路不单单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重要的发展通道。
从打下第一根桩,到通车前夜的收尾,朱海在微信朋友圈中记录着道路建设的点点滴滴。“过程中挑战不断,每一次都是‘升级打怪’。”他感慨。
赣新大道项目横跨16个村庄及插花地带,全线存在多处设计交叉和施工交叉,既上跨铁路、省道,下穿高速,又与规划轻轨并行、与昌九高铁交叉,建设条件错综复杂。
上跨昌北货场铁路线、新昌电厂铁路专用线特大桥,就是朱海遇到的最大挑战——1.35公里长的特大桥,要同时跨越两条铁路专用线、一条河流。
“公路建设最怕涉及铁路项目,有效作业时间短、施工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朱海和记者说,项目施工方组建精锐团队,一直在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并积极对接铁路部门,将施工时间由每天2小时延长至9小时,大桥架梁从开工到完成只花了7个月,比计划提前3个月。
工程下穿车流量巨大的福银高速,如何在安全施工的同时,保障高速的正常通行?“我们在高速北侧修建了一条保通辅道,将车流导入辅道,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确保了交通安全。”中铁四局赣新大道经理部项目经理欧阳志园介绍。
项目沿线分布着弱电、燃气、强电、自来水和石油管道等80余处管线,其中一条石油管道直通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管道一旦受损,将直接影响机场的运营和安全。在前期踏勘中,建设者们将油路管道的走向精确到厘米,最大限度规避了工程风险。
经开大道北延段是工程的起始段。在这里,赣新大道一期与南昌地铁1号线公里的工地上,既有桥梁也有隧道,既有主线家实施工程单位交叉作业,施工冲突频繁。高频协调、科学排班,建设者们将交叉施工面临的种种挑战统统甩在了身后。
28个月,朱海的体重从80公斤降到了60公斤,“吃的所有苦只为了一个目标,把赣新大道建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之路。”朱海说。
家住经开组团的熊明,此刻就夹杂在车流中。他从家里出发,沿大道一路往北,13分钟就能直达位于中医药科创城的公司。
此前,他只能开车先从金山大道绕行至昌九快速路,再折行至科创城,行程大概需要30分钟,每月的通勤成本在1000元左右。这样的花费,熊明觉得有点高。
“自从知道了赣新大道开工建设的消息,我就伸长脖子盼着!”熊明说,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对着修建中的道路拍上几张照片,看着图纸一点点变成现实。
新区地形整体狭长,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最宽处10公里、最窄处不足5公里,各组团之间依赖昌九高速路和昌九快速路两条外围快速过境公路相连,虽山水相依,可产业和城市布局却相对独立和分散。
“新区要实现一体化发展,一定要打造一条与发展相匹配的、以客运为主的城市主干道,贯通南北,打破阻隔,让直管区与各组团连成一个整体。”赣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建管组副组长赵继扬介绍。
2019年4月,赣江新区抓住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推动赣新大道一期工程作为南昌市绕城高速公路西二环连接线月,道路正式全面开工建设;2024年8月,赣新大道一期顺利通车。
通车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交通的通畅快捷。“这是最重要的‘一竖’。”赵继扬和记者说,道路宽33.5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与昌九高速、昌九大道横向连通,搭建的城市道路路网主骨架,把新区整个交通路网都盘活了。
在他看来,通车更大的意义在于各组团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的核心区域和主要产业集聚区得以更好地连通,以路为主轴,发展昌九产业走廊、滨湖生态廊道及昌九新型城镇带,可加速形成“两廊一带四组团”的格局。
打通大动脉,也要畅通微循环。今年以来,赣江新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拉近直管区与南昌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距离,努力打开通向外部的一个个通道,迎接八面来风。在儒乐湖核心区,“四横三纵”交通建设“施工图”全面铺开;在科创城片区,云翔大道、阳光大道二期、新祺周西大道西延等项目快速推进。一批“断头路”相继贯通,一批“瓶颈路”拓宽提速,一批“区间路”优化完善,内联外畅格局加快形成。
眼下,赣江新区正组织编制沿线公交方案,推动公路客运无缝衔接,将赣新大道通车的红利导流到全域。
从高空俯瞰,赣新大道如同一条巨龙,逶迤在如黛的山峦间。道路一头,是蒸蒸日上的南昌都市圈;道路两旁,分布着组团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不少企业已经看到了赣新大道开通后的巨大潜力,闻风而动,寻觅商机。“今年以来,企业跨片区的关联布局明显多了起来。”赣江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现在从永修到经开组团只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时间,相比走老路,现在距离缩短了一半多,以前是‘近邻’,现在有机会变‘队友’,便捷的交通能够更好的降低产业互动成本。”永修组团春光线缆公司副总经理熊焕煌对这种双向奔赴满怀期待。
他认为,随着空间距离的消弭,新区产业的整体联动必然会更加活跃。无论是数字化的经济、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还是现代轻纺、有机硅新材料、生物医药,各组团的产业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可以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赢取更大的市场。
“交通的走向,影响着产业的布局和资源的流向。”长期关注赣江新区发展的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王雪峰认为,赣新大道一期放大的不光是交通上的“同城效应”,更将带来新一轮人才的交流、创新要素的互通、产业的集聚以及区域内竞合关系的重塑,新区的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都将全面增强。
陈少阳是中医药科创城一家生物医药企业人事工作的负责人。他认为,这条南北通道的建成,放大了中医药科创城的区位优势,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将有更多人才愿意留在科创城,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招聘人的底气都变足了。”陈少阳兴奋地和记者说,最近从杭州柔性引进的3名核心研发人员,都初步同意来科创城工作。“一个地方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变大,这是我们企业最乐意看到的。”
“我们将把握住赣新大道一期通车带来的发展机会,积极地推进交通相互连通、产业转型对接、科创资源对接、信息互通共享、公共服务接轨,让新区发展得慢慢的变好。”赣江新区负责这个的人说。